第496章 第一批北极熊专家(1/2)
方慧慧的动作还是很快的。
伴随着各种原材料和设备的不断到货,从北极熊而来的第一批专家,也终于来到了深城。
“江总,这些专家主要来自于北极熊新克拉马托重型机器厂。”
“这家厂在三十年前就设计生产了7.5万吨级模锻液压机。”
“时至今日,仍然是世界上最大吨位的模锻液压机,只有北极熊国内有两台。”
“这种设备主要用于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变形材料的热模锻和等温超塑性成形。”
“满足了当时北极熊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对大型模锻件的需求。”
“虽然我们厂目前对这样子的设备还没有特别大的使用需求,但是只要南山设备那边把同类型产品开发出来,国内是一定有厂家感兴趣的。”
林桥生作为南山设备的负责人,这一次亲自协助安置第一批的北极熊专家。
从几年前开始,宝马汽车集团这边就在为今后北极熊的专家的到来做准备。
南山设备那边也不例外。
公司里头现在已经招募了十几名俄语专业的毕业生,这些人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协助这种北极熊专家尽快的融入到工作之中。
不管最终能不能留得住这些人,至少要他们脑子里头的设计资料给搞出来。
“设备产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大吨位的锻压机,其实今后我们自己也是用得上的。”
“国内在加大航空航天领域的投入,对这方面的零件也有需求。”
“甚至我们今后都可以给国际上的一些航空公司生产零件,为将来集团进军航空航天领域做准备。”
在此之前,江辉没有怎么透露今后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些规划。
不过完全没有任何迹象,到时候肯定也是会让大家感到很奇怪。
关键是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工作展开也会变得比较困难。
倒不如在更早的时候就做一些准备工作。
像是这种大吨位的设备,就是生产一些大型零件的关键,也算是装备之一。
再比如后续的一些北极熊专家,肯定是有一些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人材。
这些人到了宝马汽车集团之后,如果让他们去从事汽车设计工作,虽然也能胜任,但是就有点浪费人才了。
到时候如何做一些规划,就显得很重要了。
“那我就在公司里面先专门成立一个大型锻压设备的项目小组,以北极熊专家为骨干,为他们配置几名助手。”
“争取在未来三五年内,这些助手都能成为行业内的专家级人物。”
林桥生也是不确定这些北极熊专家能够在南山设备那边待多长的时间。
早做准备,肯定是没有坏处。
所以安排去做助手的,除了一部分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之外,更多的是有基础的技术员。
这些人学习起来的速度会快很多。
“我们不是修建了大量的家属小区吗”
“这些北极熊过来的专家,可以结合他们原本的地位以及在厂里的贡献来安置住宿、交通等各方面的待遇。”
“对于那些主动积极的帮助我们公司实现技术提升的专家,该奖励的不需要吝啬。”
“但是对于那些藏着掖着,想要待价而沽的人。”
“那也不用客气,到时候直接把他们扔到山沟沟里头的军工厂,让他们感受一下差异。”
以江辉现在的实力,要是主动的把几个北极熊的专家送到机械电子工业部下属的一些山区工厂里头,显然不是什么难事。
到时候这些人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给留下来的其他专家起到一个震慑作用。
“行,我会尽快的制定一个具体的标准,把这些专家给安置好。”
……
“江辉,我们的摊子会不会铺的太大了”
最近几个月,宝马汽车集团这边动作频繁。
伴随着北极熊那边一些加盟国的独立,以及宪法层面上的各种调整。
北极熊内部的局面,已经到了超出大家想象的程度。
各个研究所那边,就没有几家可以正常的划拨经费。
关键是卢布快速贬值之后,就算是原本能够正常获得的经费,现在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原本一个月的工资,可以过上非常滋润的生活。
现在是连填饱肚子都有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宝马科技北极熊分公司的人员开始不断行动,收获自然是满满的。
钢铁材料专家、铝合金材料专家、钛合金材料专家、柴油发动机专家……
各种各样的专家,在短短几个月内,来到深城工作的数量就超过了300名。
关键是这个增速还在快速提升,估计到了明年,北极熊专家的数量就会超过1000人了。
跟整个北极熊的体量相比,1000名专家根本就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宝马汽车集团一家公司来说,就很不一样了。
这些经验丰富的专家的到来,带来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
为了在宝马汽车集团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为了拿出技术来置换福利,不少专家都一股脑的把技术给拿了出来。
反正在它们看来,自己拿出来的技术,都是十几年前,甚至是更早之前就已经开发出来的。
最先进的那部分,还留在国内,或者是脑子里头没有拿出来。
哪怕如此,对于宝马汽车集团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收获。
等到明年北极熊彻底的倒下之后,思想上受到重大打击的北极熊专家,估计就愿意把最先进的各种东西掏出来了。
那个时候,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宝马汽车集团这边正好可以更好的吸收。
“现在就是一个谁的胆子大,谁就可以吃的更饱的时代。”
“我们借着这个机会,让南山钢铁厂成为不仅生产钢铁,也能加工铝合金和钛合金等各种金属产品的专业金属材料企业,对今后的发展没有坏处。”
“南山设备那边新上马的十几个项目小组研发的各种设备,都是以后国内用得上的,不需要担心会亏本。”
“至于一些搞火箭设计和飞行器的专家,他们选择了加入我们集团,而不是去到国企,肯定也是有他们自己的考虑。”
“我们把人招募回来了,肯定也不能浪费。”
“让他们搞一些火箭和无人机相关的前期研发工作,将来等到政策放松之后,我们集团可以正式的进军航空航天领域。”
“这对提升我们集团的影响力来说,也是没有坏处的。”
江辉自然知道朱玲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担心。
实在是自己最近几个月陆续上马的项目,有些眼缭乱,让人感觉是在瞎搞一通。
但是江辉自己很清楚,这些布局都是今后用得上的。
比如火箭,将来完全可以去搞可回收利用的火箭,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第一的民营火箭公司。
至于无人机,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