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计中计中计(2/2)
“纵其投降,若非真心,故意使诈,又当如何”
李翊乃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蔡中、蔡和二人本非忠良之辈,曹操杀其兄,其尚肯为曹操效力。”
“今我以利诱之,料二人难以招架,必为我所用。”
诸葛亮一皱眉,不解地问道:
“既然欲用此二人,又何须得其真心”
“只管将计就计,使之为我军传去情报便好。”
“倘二人使诈,不仅错失一大战机,还须防此二人。”
不止诸葛亮有此疑惑,陈登亦大感不解。
想要利用蔡氏兄弟,直接将计就计就行了。
何须招降那么麻烦
万一其伪降,你还得防着人家一手。
况且蔡氏兄弟的家小都在荆州,人家真心投降的概率就更小了。
李翊乃解释道:
“若只是利用这二人船探军报,有何难处”
“曹军中人,谓我不敢用险。”
“我偏要叫其知道,蔡中、蔡和二人吾不仅敢用,还要对其委以重任。”
听完李翊的发言,诸葛亮与陈登皆是一怔。
只能说丞相不愧是丞相,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这两个鸡狗之辈,咱们想的都是废物利用。
而丞相想的却是将废物利用之后,打造成高新产品。
这头脑确实与众不同。
无怪人家能在齐王身边,掌大权十余年,而稳如泰山,不被打倒。
诸葛亮资历浅,率先表示对李翊决策的支持:
“既然丞相心中已有计较,那亮便全权听丞相吩咐便是。”
诸葛亮也是一位职场高手。
他这话不仅表达了对李翊政策的拥护,又间接地将锅甩给了李翊。
既这政策是李相你定下来的,若是失败了,咱们只是按照你的吩咐办事。
到时候可不要怪罪我等。
陈登则是迟疑了半晌,才无奈地叹口气;
“……也罢,既然丞相计较已定,吾辈又岂好多言”
“只让千万小心便是,蔡氏兄弟绝非善类。”
李翊淡然一笑:
“善类者有善类之用,恶类者有恶类之用。”
“宵小之徒,亦有其用。”
“吾之用人,尽用其才,皆此之类也。”
陈登默然,见李翊自信满满,知他每到用险兵之时。
虽看似凶险,其实大多是其有八、九成把握的。
每次都能逢凶化吉,他又何须操心
随后,李翊设帐,命关平引帐上帐下武士数百人在帐内帐外。
然后召蔡中、蔡和二人来见。
二人听说是李翊召见,乃私下里商议:
“虽然此次南下之主帅是诸葛亮,然李翊才是齐国位高权重之人。”
“他若发言,料诸葛孔明亦不敢违背。”
“我二人虽过了诸葛亮这关,却须得小心应付李翊。”
蔡和说道:
“只管言及杀兄之仇,然后跪地垂泪。”
“料李翊必不生疑。”
计较已定,两人依照命令,去见了李翊。
见帐外陈列武士,铠甲覆爽。
军容甚肃,皆心中不安。
眼看就要进帐了,二人又强打精神,挺直腰杆走了进去。
方一入帐,二人正准备跪拜哭泣。
谁来李翊先声夺人,拍案厉喝道:
“大胆蔡中、蔡和!尔等知罪否!”
这一呼喊,瞬间将二人给喊懵了。
将来前提前背好的台词,也尽数忘之于脑后。
被李翊这么一吓唬,顿时跪伏于地,连连叩首:
“……丞相饶命!丞相饶命!”
“我等实不知有何罪!”
见此情景,连李翊都差点没忍住笑。
只能说,没经历过政治场合洗礼的人,简直不要太好吓唬。
遇到紧急情况时,连撒谎都不会撒了。
你要是真不知道自己有何罪,又何须如此害怕跪地求饶
李翊暗自叹一口气,感慨对手太弱,连玩弄二人的兴致都没有了。
只继续作怒,厉声叱道:
“汝二人好大胆,既见本相,还敢相欺耶”
“汝二人受曹贼之命,诈降于我,当真以为吾不识”
蔡中、蔡和尽皆失色,以为必死无疑,伏在地上,战栗不能言。
李翊高坐帐上,也不再发言,只冷冷地望着二人。
一旁的关平持刀在侧,嗔目而视。
唬得蔡氏兄弟两个,出汗如浆,手脚俱颤。
两人就跪在那里,等候李翊发落。
偏偏李翊迟迟不发言,两人也不知是生是死。
心情此起彼伏,混乱如麻。
良久,李翊这才缓缓开口,转温言说道:
“汝等欲死耶欲生耶”
蔡中、蔡和不假思索,磕头如捣,连连道:
“禀丞相,我二人愿活命活命!”
“但求丞相饶恕我二人,我二人纵是当牛做马,亦当报效丞相大恩大德。”
现在两人只求活命,哪里还管其他
早已将曹操交代的事情抛诸脑后,先把小命保住再说。
李翊见此,乃道:
“吾知尔等行此事,亦非心甘情愿。”
“曹操本是阉宦之后,赘阉遗丑。”
“今僭称魏公,人人得而诛之。”
“汝二人又何必为虎作伥,为他效力”
“当初曹操在河北,败于我手,正是狼狈之时。”
“其与我主争夺天下,几乎是败局已定。”
“怎奈其赶上刘表身死,蔡瑁、张允举荆州之众献予曹魏。”
“固使其得以在大江之上,与吾王师争衡。”
“故蔡瑁、张允二人,说是于曹操有再造之恩亦不为过。”
“然而曹操如何对待此二人”
“无端将之杀害,夺其兵权。”
“其人忘恩负义至此,可见一斑。”
“今又欲差使汝二人为其张目,待其功成,必先害汝。”
“我笑汝二人死到临头,还不自知。”
李翊有深入浅的为蔡氏兄弟解释了,你俩被曹操蒙在鼓里还不知道。
并且讲的也是有理有据。
你二人舍生忘死来替曹操当间谍,人曹操会领情吗
你俩就算为他立下再大的功,能比的上蔡瑁、张允的功绩
蔡瑁、张允可是真正使得曹操不费一兵一卒,白得了荆州。
如此厚恩,曹操也是说杀就杀。
何况你们两个无权无势的小辈
经过李翊这么一分析,蔡中、蔡和二人顿时醍醐灌顶。
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个理。
咱兄弟二人这是被曹操当猴耍了呀!
两人当即跪伏于地,再拜道:
“丞相之言,真令我二人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敢请丞相教我等以保身立命之策!”
蔡氏兄弟也不傻,既然李相没有马上杀他们两个。
那就肯定是要用他们两个,两人表现的机会来了。
李翊乃接着说道:
“今齐王刘玄德乃汉室宗亲,仁义之名著于四海。”
“曹贼杀汝兄长,汝等不思报仇,反为之效死,未免过愚矣。”
二人乃泣道:
“非是吾等不欲报效,实恨力不能及也……”
李翊乃亲扶二人起身:
“吾非但能够救汝二人性命,还能使二人后半生荣华富贵,包享清福。”
二人垂泪拜曰:
“倘如是,丞相恩同再造!”
“计将安出”
李翊乃道:
“今曹操使汝二人来探我军情报,汝二人只管依我命令行事即可。”
“只要尔等诚心归顺,来日自当表奏天子,为汝二人封列侯。”
“他日克复荆州,汝兄弟二人自可继蔡瑁之名位。”
两兄弟当即顿首再拜:
“丞相金石之言,吾等谨记,未知丞相有何吩咐”
“我二人依令照做便是。”
李翊乃道:
“今日天色已晚,汝二人可先回去休息。”
“明日自有用汝二人之处。”
两人谢恩而去。
关平见二人走远,这才上前,询问李翊道:
“贪生怕死之辈,相爷何故重之”
“倘真有用处,适才何须揭穿二人身份”
“只管将计就计,使之替我等欺诈曹贼便是。”
李翊微微一笑:
“此二人我有大用,非他二人真心实意投诚不可。”
关平一顿,又问:
“那相爷觉得,此二人适才是真心投降否”
李翊没有马上回答,沉吟半晌,点了点头。
“料二人已心服矣。”
关平适才只看见了两个贪生怕死之辈,没办法看出二人是不是真心投降。
只盼李翊能够小心,别真轻信了二人。
将我军重要情报泄露出去,使曹操知晓。
李翊驻立于风口处,平静地望着滚滚江水。
他一直自负于自己的御人之术。
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
要说此刻已百分百信任蔡中、蔡和两兄弟,倒也不至于。
为此,李翊先晾了两个人一晚上。
之所以没有马上发布任务,而是等到明天。
就是因为两个人适才经历了大起大落,脑子并不清醒。
将这二人放回去休息一晚上,两个人肯定也是彻夜难眠。
会仔细思考李翊对他们说过的话。
等一晚过后,两人是否想通。
李翊一看便知。
次日,清晨。
李翊再召蔡中、蔡和来帐中相见。
果不出李翊所料,二人精神面貌并不好看。
显然是没睡好。
但还是打起精神,来到李翊帐前,表示丞相但有吩咐,他二人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翊乃牵唇笑道:
“我已知汝二人忠心矣。”
“今可仍照前事办理。”
“我于汝二人受计,汝二人可依计行事。”
蔡中、蔡和上前,侧耳倾听。
随后,依照李翊吩咐,给远在襄阳的曹操回信。
其书略曰:
“蒙丞相密遣,诈降李翊。”
“臣等幸不辱命,已得其信重。”
“翊每议事,皆令臣等参赞,故尽得其谋。”
“今探知,李翊欲趁秋汛水涨,亲率舟师袭我江陵。”
“其先锋甘宁已潜师至沙羡口,约以火矢为号。”
“江东粮草则俱屯陆口,守备空虚。”
“翊尝谓臣曰:‘曹操水军新败,胆气已丧。若以精兵夜袭,可一战擒之。’”
“臣等佯赞其计,翊遂定于八月壬子夜举事。”
“伏惟明公早作准备,将计就计,可获全胜。”
“臣等当为内应,临期举火为号。”
“建安十一年七月,蔡中、蔡和密呈。”
曹操得其书,感慨于蔡氏兄弟惊人效率的同时。
又对书信的内容产生了质疑。
先不考虑蔡中、蔡和二人的忠心问题,单说李翊何等人精
岂会如此便轻易信了蔡中、蔡和,还将这么多情报泄露给二人。
于是,聚集众文武商议。
果不其然,此信一经展出,朝中立马分为了两派。
一派人认为李翊狡诈多欺,不可轻信。
一派人则认为蔡中、蔡和带回来的情报极具军事价值。
若是放弃,错失良机!
一时间,曹操踌躇难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