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重生东京1986 > 第373章 成功的要素

第373章 成功的要素(1/2)

目录

星海集团对雅虎进行天使轮融资的时候,竹下雅人正忙着陪伴自己的中国妻儿。

现在他有充足的时间,干脆借助雅虎A轮融资的机会见一见两位互联网行业的先驱。

“杨桑、大卫桑,我是星海集团会长竹下雅人。初次见面,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竹下会长客气了,您不嫌弃我们打扰就好。”

“竹下会长,还请多多关照。”

对于竹下雅人,两人比一般的美国人要更加了解。

因为他俩喜欢日本文化,曾在日本留过一段时间学。杨致远甚至找了个日本的女友,也是他未来的妻子。

所以两人对竹下雅人也更加的钦佩,佩服他白手起家能打拼出如此规模公司。

双方简单的客套了几句,随后在杨致远的带领下来到一间略微有些凌乱的小会议室。

“抱歉,看来刚才有人在这里吃东西,我先收拾一下。”

虽然公司的规模扩大人员也变多,但雅虎依旧是那个崇尚扁平化管理的新生互联网公司。

公司之间没有太重的上下级关系,每个人都可以在工作之余随心所欲。

当然,对于杨致远来说,现在的环境已经非常好了。

他在斯坦福那段时间,房间里四处丢弃着凌乱的披萨盒,就连下脚的地方都有点难找。

“没事,新创立的互联网公司嘛,这些都很正常。”

新创立的互联网公司,员工对待工作充满活力、激情四射。

很多时候大家吃着吃着,一个灵感上来就直接丢下午餐快速回到办公室将灵感整理下来。

卫生条件差那么一些,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谢谢,谢谢竹下会长理解。”

杨致远客气一句后,很快开始向青年解释会议室凌乱的原因。

结果和他猜测的一样,确实是员工来了灵感直接将披萨盒放在桌子上没丢。

卫生的事情很快揭过,接下来杨致远开始为竹下雅人介绍起雅虎的伟大之处,以及公司未来的赚钱方式。

“雅虎要做全世界的门户网站平台,不仅链接各大网站,还要向全球用户传递最新国内国际新闻。”

此时的雅虎,搜索业务不值一提。

公司主要是利用人工,将知名网站链接在雅虎上,有点类似于中国后世的hao123等网络导航。

至于门户网站,基本接触网络的都明白。

他可以方便网民看新闻,更为迅速的了解国内国际热点消息。

“很聪明的做法,雅虎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后世的雅虎已经落寞,代表着落后的互联网技术。

但此时的雅虎,正如同五六点钟的太阳,蓄势待发。

1995年,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开始以更快速度增长。而雅虎的导网络航功能,恰恰能为这些小白用户提供最方便的上网模式。

大家不熟悉找网址的方法,也不知道如何通过网址看类似网站。

这时候雅虎简洁明了的优点就凸显出来,可以帮助用户迅速找到自己喜欢内容。

“是的,雅虎现在增长很快,24小时内点击人数已经超越30万人。”

“至于每天的点击量,更是超过三百万次。”

“我都可以,看大家需求。”

保尔森也觉得可以跟随一把,但很快又话锋一转。

“不过,我觉得投资规模不宜太大,并且投资要分散一点。”

想到星海投资的种种手段,托马斯也忍不住点头。

“有道理,那我们就最多投资4.99%。”

无论是美股还是日股,都有着类似的规定。

那就是股票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可以不在市场披露。

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隐藏自己,那么购买的股票只能无限接近于5%,但永远也不能达到5%。

对于赚钱,高盛的合伙人们自然非常感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起哪些公司可以买上一些。

很快,沃尔玛从这几家公司脱颖而出。

因为沃尔玛已经在零售产业完成布局,基本不存在失败可能,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至于微软、思科、英特尔等公司,则需要进一步观察。

微软虽然在操作系统领域占据优势,但前面有IBM集团的巨大压力,后面有苹果等公司虎视眈眈。

公司业务不是那么的稳定。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陷入衰退期。

思科的情况好上许多,但内部管理混乱。

等到高层拨乱反正后,高盛才会进行投资。

英特尔的情况,有点类似于微软。

微处理器方面不仅要面对摩托罗拉、德州仪器、AMD的竞争。

更要命的是,还有日本企业在蠢蠢欲动。

没错,在高盛眼中。

日本半导体巨头,要远比美国本土公司更加可怕。

因为美国的DRAM产业,就是被日本公司正面击败。

这一领域曾经的王者英特尔都只能狼狈砍掉这部分业务,无奈押注微处理器,也就是CPU产业。

一旦日本半导体公司决定进入微处理器,英特尔很可能扛不住这波攻势。

只能说谁也想不到,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半导体巨头,竟然在90年代纷纷萎靡。

内存芯片产业惨败韩国,后来更是彻底退出这一领域。

闪存芯片产业靠着发明人身份稍好一些,还留下一点火种。

不过现在,这一部分业务已经成为星海投资的囊中之物。

东芝的闪存芯片产业就算依旧崛起,也很难达到前世高度。

确定好投资目标后,高盛一行人这才重新将话题拉回正轨。

很快,成立合资基金一事就表决通过。

不过在投资额度上面,大家再起争执。

激进的想要额度拉满,保守的则想要看情况增加。

这可是80年代末的10亿美元,对于高盛来说,也是一笔非常大的数字。

“就5亿美元吧。”

首席执行官约翰是支持10亿美元投资的,但考虑到公司平衡,最终选了个稳妥的数字。

钱确实少一点,关键是安全。

高盛公司连续一星期高强度开会,竹下雅人这边也没闲着。

他需要监督公司几位管理,处理掉湾湾股票。

里边涉及到他自己,以及公司员工血汗钱,必须最为重视。

“怎么样,好处理吗?”

嘉本隆正操控着电脑头也不回的应道:“比较简单。那边的每日成交量有数千亿日元,我们的资金很容易隐蔽。”

“那就好,早点撤出,然后我给大家你们放长假。”

另一边同样忙忙碌碌的菊野晋次偏过头插话问:“哦,真的吗?”

“当然,不过你们两位只能轮休。”

“每个人半个月假期,谁先谁后自己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