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合鸣 > 第133章 疲敌之术

第133章 疲敌之术(1/2)

目录

“将军,陛下这是何意?”李副将走上前来,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和不安。

赵武转头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低声道:“军令如山,我必须回去。但你留在这里,守住阵地,等新将领到来。”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北乌国求和来得太突然,我总觉得其中有蹊跷,你要多加小心。”

李副将点了点头,但眉头依然没有松开:“将军,我军连战连捷,基渚城已是囊中之物,为何这时候停战?”

赵武苦笑了一下,拍了拍李副将的肩膀:“我也想不通。但陛下的旨意,我们只能遵从。”他转身走向营帐,步伐沉重,脑海中却翻腾着无数念头。从黑石岭到青石关,再到如今的基渚城,每一步都是将士们用命拼出来的。如今眼看就要攻下北乌国的都城,却要停手,他心中的不甘如潮水般涌来。

走进营帐,赵武将信件扔在桌上,目光落在旁边的地图上。地图上,基渚城被红色的标记圈出,周围的路线和据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伸出手,指尖轻轻划过地图上的城墙,心中暗道:“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

“将军,马已经备好。”一名士兵走进营帐,低声禀报。

赵武回过神,点了点头,提起桌上的佩剑和行囊。他的动作迅速而果断,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犹豫。他走到营帐门口,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地图,然后大步走了出去。

营地外,士兵们已经列队等候。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盔甲反射出点点光芒。赵武扫视众人,高声道:“弟兄们,我奉命返回京都,但战争还没结束。你们听李副将指挥,守住这里,等我回来!”

“将军保重!”士兵们齐声喊道,声音在空旷的营地中回荡。

赵武翻身上马,拉紧缰绳,黑马发出一声低鸣。

赵武骑马疾驰在返回京都的官道上,马蹄踏起一阵尘土,身后基渚城的身影早已被甩得远远的。夜色渐深,天空中繁星点点,寒风吹过,带来一丝刺骨的凉意。他拉紧披风,目光扫视着四周,心中却无法平静。

沿途的景象让他心情愈发沉重。道路两旁的村庄大多已被战火摧毁,房屋只剩残垣断壁,有的还冒着缕缕黑烟。田野里荒草丛生,昔日的农田如今空无一人。偶尔能看到几名逃难的百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背着简单的包裹,眼神空洞地朝远处走去。赵武放慢马速,目光落在一个小女孩身上。她不过五六岁,衣衫褴褛,手里抱着一个破布娃娃,踉踉跄跄地跟在一个老妇人身后。老妇人回头看了她一眼,低声催促着什么,眼眶却红了。

赵武的喉咙有些发紧,他握紧缰绳,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小时候也曾这样依赖地看着他。如今,他在京都等着自己回去,可这些边疆的百姓却连家都没了。

“将军,救救我们吧!”一声喊叫打断了他的思绪。一个衣衫破烂的中年男子带着几名难民跑了过来,跪在路边,声音颤抖,“北乌国的兵把我们的村子烧了,粮食抢了,我们无处可去啊!”

赵武停下马,皱眉道:“我军粮有限,救不了你们。你们去别处求助吧。”

男子哭着磕头:“将军,求您给点吃的吧,孩子们都饿了好几天了!”

赵武沉默片刻,从马鞍旁取下一袋干粮,扔了过去:“拿去吧,能撑几天是几天。”

男子接过干粮,连声道谢,眼泪混着尘土流下。赵武没再多说,策马继续前行。他知道,这点干粮不过是杯水车薪,救不了多少人。可他身为将军,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夜深了,赵武在一片树林旁停下,扎了个简单的营地。他点起一堆篝火,坐在火边,望着跳动的火焰发呆。火光映在他脸上,刀疤显得更加深刻。他取出水囊喝了一口,脑海中却回想着信使的话:“北乌国求和,陛下同意。”这求和来得太蹊跷,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北乌国明明已被逼到绝境,为何这时候妥协?皇帝又为何这么快就应允?

他叹了口气,心中暗道:“或许京都的朝堂上,有人比我更清楚答案。”

天刚亮,赵武的马蹄声便踏进了京都的城门。晨雾还未散去,街道上已经有了早起的人群。商贩们摆开摊子,吆喝声此起彼伏,路边的茶肆里传出茶客的笑声。京都的繁华与边疆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赵武骑马穿过人群,心中却没有一丝轻松。他知道,这份繁华背后,是无数将士的鲜血换来的。

他径直来到皇宫前,守卫一眼认出他,立刻放行。赵武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侍卫,大步走进宫门。宫殿内,金碧辉煌,宫女和太监来往忙碌,却都低着头不敢多看他一眼。他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大殿前,太监高声喊道:“赵武将军到!”

赵武迈进大殿,殿内气氛肃穆。皇帝赵恺渚坐在龙椅上,脸色平静却带着一丝威严。太子赵治站在一旁,他虽显稚嫩,但眼中却有股沉稳。五王爷赵德宗则站在另一侧,双手抱胸,目光锐利。朝臣们分列两旁,低声议论着什么。

赵武上前跪地,抱拳道:“臣赵武,参见陛下!”

皇帝微微一笑,挥手道:“赵将军平身。一路辛苦了。”

赵武起身,站得笔直:“谢陛下。臣奉命前来,不知陛下召臣有何要事?”

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缓缓道:“北乌国求和,朕已应允,但具体条件还未定。赵将军,你在前线作战,对北乌国的情况最了解,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赵武心中一震,没想到皇帝会这么直接。他沉思片刻,抱拳道:“陛下,臣以为,北乌国求和来得太突然,恐怕有诈。我军已兵临基渚城下,他们理应拼死抵抗,为何却选择妥协?臣担心其中有阴谋。”

皇帝点了点头,目光转向太子:“赵治,你来说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