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离(1/2)
亲离
胤禩留任于朝,朝中政事繁多无比。与大阿哥当时被糊弄不同,诸大臣经过这么多事后,已然看清了康熙帝对胤禩的态度,隐隐约约像是有提拔的意思。
天威难测,今时已不同彼日。倘若康熙帝真的看好胤禩,日后让他居高位,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所以惯会审时度势的朝臣们,这一回,是真真正正地递了折子上去,让胤禩处理的也确实是些要紧的政事。
康熙帝率众皇子出塞的两个月来,胤禩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朝事上。
一是因为他向来便是个认真的人,做任何事情无论回报皆全心全意。
而则是因为那些奏折上的事虽寥寥几笔便能述完,然而那关系地却是每一位百姓的生计与安危,自然马虎不得。
已经有好几晚未曾睡好,然而胤禩半点困意也没有,只是认真地批注着奏折。做到这些份上,谁都看在眼里,那些从前不信任胤禩能够做好的人,线下亦开始动摇。
八阿哥胤禩,虽出身不高,然而他的待人接物,处事能力,皆在上乘,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
当然,胤禩亦多多想了几分。皇阿玛此次对他的留任安排,其中不知暗含了几分试探的意味。
身为天子,最忌讳地便是越过他行事,无论有多少才能,若是一味地自己出头行事,恐怕让皇阿玛对他平白生出几分恶感。
于是,胤禩每处理一份重大的奏折,便送信给康熙帝请示他,或让他过目,问过意见后再上行下效。
当然,信件中亦包含了自己的意见与处理方式,亦不是每一封奏折都如此,只是遇上一些大事才如此折腾。
这番虽麻烦,如此却不至于让康熙帝平白对自己生嫌,亦不至于让康熙帝认为自己无能。
做完这些,两个月竟已飞逝,按照原先计划的行程,皇阿玛他们巡幸还需一个月。一个月后,他们便归回皇宫。
胤禩计量着这一个月里,自己还需要处理的事情,结果传来快讯。
不知为何,皇阿玛他们竟提前一个月而归,像是出了什么大事一般……
另一头,太子胤礽被压下去之后,康熙帝坐在营帐内,有些缓不过气。
十八的逝世和太子的大逆不道,像是将他心都快要剜去一块。
“皇上?”身旁伺候的太监看着他的脸色,担心地问道。
康熙帝摆了摆手,“今日之事,不可声张,你私下去喊大阿哥胤禵过来。”
“是!”
大阿哥胤禵收到命令后,脚步有些轻快地往康熙帝营帐迈,他几乎有些抑制不住,心里的欣喜难以掩藏。
向来与他作对的太子,如今行了此等蠢事,胤禵想道,不由扬了扬嘴角。
“胤禵,你来了。”康熙帝的神色有些虚弱,像是强撑着精神。
大阿哥行礼之后,忍不住扫视四周,明明他接到消息,太子包围了皇阿玛营帐。
现在皇阿玛好好地坐在这里,然而为何太子却不见身影?
他到底是成了还是败了?
康熙帝将他的扫视看在眼里,却只是和他说道,“胤禵,此番多亏了你,提前告知朕这个消息,不然你皇阿玛怕是凶多吉少。”
胤禵露出了然的神情,“皇阿玛,此乃儿臣之本分,都怪那太子包藏祸心,竟敢行如此大逆不道的事,谢天谢地,还好皇阿玛您没事。”
康熙帝却只是看着他,眼神有些复杂。此刻他因胤礽的行为不受控地产生了后遗症,竟有些分不清真情还是假意?
纵观大阿哥脸上露出无比担忧的表情,然而康熙帝却止不住地产生怀疑的心思。
胤禵见皇阿玛不答,心中又实在记挂此事,忍不住问道,“皇阿玛,那如今,您打算如何处置太子?”
康熙帝看向他的眼神愈发复杂,避而不答,反倒问他,“胤禵,你是如何提前得知太子要对朕行不轨之事的?”
胤禵想了想,决定将这个功劳单独揽下。虽说若不是四弟给他爆信,他断然觉察不到此事。
然而如果不是他提前告知皇阿玛,说不定皇阿玛已处于险境,这亦算是自己的本事。
于是,胤禵回道,“皇阿玛,儿臣看这阵子太子颇为反常,便对他细心观察了一番,结果真让儿臣看到太子谋划此事的苗头,于是便特来禀告给皇阿玛。”
一个臣,暗中观察储君?
康熙帝为这一点介怀之时,胤禵依然还没意识到他话中的问题,自以为的揽功却无形中给自己埋下了一颗雷。
康熙帝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胤禵回去,此刻他已然疲累不已,再没心思计较。
原先的围猎练兵计划取消,整个军队提前一个月回京。旁人只道是康熙帝因为十八阿哥的去世而伤心,却不知背后却藏了另一件大事。
一到皇宫,康熙帝便将众大臣聚集一起,而后宣布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什么?废太子?”朝臣们纷纷惊讶不已,康熙帝的一道圣旨无异于平地一声雷。
他们只知太子跟随皇上出塞之事,对于那营帐之中的大逆不道之事,因为康熙帝刻意选择隐瞒,竟除了胤禵和胤禛,无人可知。
朝臣纷纷劝慰,“皇上,废黜太子非同小可,还望三思啊!”
“是啊,拜过祖宗,告知过神明的储君,便是天定,不能儿戏啊!”
康熙帝怒拍桌子,“我倒要问问你们,这天下是谁的天下?又是谁在做这天下的主?”
众朝臣再无敢言,一瞬间只剩沉默,只能由着康熙帝历数胤礽的几大罪状。
“十八病危,未见丝毫关切之意。”
“夜间窥帐,妄图监视天子。”
“任太子多年,未成一实事。”
“叔外祖贪枉,未曾劝阻,依旧亲密来往。”
“如此不仁不义,无才无能之人,怎堪为大清的下一任君主。今诏书已下,无需多言。从今日起,废黜胤礽太子之位。”
康熙帝说完最后一句话,心中已是悲痛无比。
他亲手带大的孩子,他最疼爱的孩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这叫他如何不痛?
康熙帝离开朝堂之时,只见底
太子被废,已成定局,看着康熙帝毅然决然的语气,怕是再无回天之力。
太子既然被废,那便意味着其余皇子的机会要来了。
站对派别,才是他们这些朝臣近来要思考之事。
大臣们面上虽不显,然而私底下已然开始商讨议论。
“大阿哥胤禵为长子,虽不占嫡位,可自古不是立嫡便是立长。”一大臣说道。
然而立马迎来了另一人的反驳,“皇四子胤禛,治河有功,心思缜密,又具有才干,应该看好他才是。”
“那按照你这么说,八阿哥胤禩不仅治河有功,近来为皇上代处理政事,紧紧有条毫不出错,应当支持他才对。”
前一人微微有些不忿,“下一任储君岂可儿戏,不仅看人,更要看出身。若八阿哥被立为储君,那日后卫氏便是太后,你觉得这可行吗?”
说到这,大家好似被说服一般,有一瞬间的沉默。
似乎,要变天了。
等胤禩得知太子胤礽被废的消息时,事情已然成定局。他不顾小九小十的阻拦,坚决要在此时去见大阿哥胤禵。
太子被废,接下来的第一件事,胤禩记得便是涉及牵连到大哥,念着一直以来的交情,他一定要见大哥一面。
然而他却被阻挡在门外,管家说,胤禵一早便出去了。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胤禩愣在原地,有种无力回天之感,命运的齿轮不随他的意愿而转动,像是早已注定,任何人更改不了结局。
胤禵最近确实不在府内,胤礽的倒台,意味着他开始拥有了巨大的机会。
不仅他蠢蠢欲动,他的党派亦开始摸到了希望,喜不自禁,只一个劲地催促着胤禵,开始谋事。
这几日,许多朝臣府中的台阶已被胤禵踏遍,他以为自己密不透风,然而这些消息早已通过暗线传到了该知道的人耳里。
这期间,三阿哥胤祉去见了康熙帝。
前段时间,还雄姿英发的天子,近来已愈发苍老,眼神再无从前的锐气,只剩疲惫。
“什么事?”康熙帝看着这个不请自来的儿子,有些疑惑,他到底有何急事,竟深夜来此。
三阿哥胤祉定了定神,深呼一口气。无论如何,他要赌一把。
胤礽倒台后,年长的阿哥便只剩他与大阿哥胤禵,只要将胤禵扳倒,他仿佛看见希望的曙光就在眼前。
“皇阿玛,儿臣要禀告,大阿哥他行巫蛊之祸。”胤祉一开口便引出一个惊天大雷。
康熙帝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般,“你说什么?”
要知道,历朝历代,凡是跟巫蛊相关之事,都被认为是罪大恶极,处罚即为严厉。
因为巫蛊被认为不仁不敬之事,所以就算民间,也无人敢犯。
更何况天子眼前的皇宫之中?
胤禵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有何证据?”康熙帝问道。
胤祉擡起头,看向他这个向来威严的皇阿玛,以自己的前程赌着最后一把,若成,则他便能摸到希望的光明。
若不成,首先出局的便是他。
但是,他已经匍匐了如此之久,却从不被人看进眼里,胤祉别无他法。
“皇阿玛,若您不信,尽可此刻带人,前往大阿哥胤禵的府邸进行搜查。”
胤祉豁出去了,立誓道,“儿臣所说,绝无半句虚言。”
一行人立刻往胤禵府中敢,然而到达之后,管家却支支吾吾,康熙帝一番逼问之下,才探出,如此深夜,胤禵居然不在自个府中,还在其他大臣府邸行交际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